2025 年 10 月 26 日上午,william威廉中文农学系在生命科学大楼 A 栋 507 教室,为 2025 级农学专业全体同学开展《专业导论》专题讲座。本次课程聚焦 “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” 解读,由农学系系主任、班主任孙伟副教授主持,蒋锋副教授主讲。学院特别邀请学院党委书记周超雄、退休专家谢振文教授、赵玉环副教授,以及 2015 级优秀校友林金利返校作分享,为新生成长成才提出殷切期望。

一、解读培养方案,明确成长方向
蒋锋副教授从六大维度展开解读,系统梳理了农学专业的培养框架。他先介绍专业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、学制与学位,再拆解核心学科课程体系与学分结构,同时详解实践教学平台资源与核心课程教学安排,最后强调专业培养特色与创新方向


在课程体系解读中,蒋老师重点指出:通识教育课程需重视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,筑牢成长基础;学科基础课程中,数学与化学是支撑专业学习的关键工具;专业基础课程里,生物化学、生物统计学、遗传学等是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;专业课程中,作物栽培学与作物育种学分别聚焦作物生长规律、新品种选育,需重点掌握;实践与实习是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,需高度重视。

蒋老师还建议同学们结合大学规划,有针对性地选修专业提升、农业管理、农业生产实践方向的课程,鼓励大家传承 “农行天下 生生不息” 的学院精神,踏实服务三农、勇于创新进取,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新农人。
二、前辈及校友分享,传递经验期望
(一)谢振文教授:谈 “成才成器” 三标准
知名水稻专家、学院退休院长谢振文教授,从 “社会发展推动专业教学目标变迁” 切入,分享了农学专业学生 “成才成器” 的三个标准:(1)懂专业:明确 “种” 是农学基础,内涵涵盖品种、种子、栽种种植,需以生理学、遗传学、栽培学等课程为支撑,牢牢把握 “种子” 这一核心;(2)会实操:强调 “农学不能在黑板上种田”,需通过催芽、播种、田间管理等实践,深化理论认知,践行 “注重实践,扶助农工” 的校训;(3)善学习:建议借助学校学术资源与活动,跟踪农业前沿技术与研究进展,关注行业动态与政策,为成长为专业人才积蓄力量。

同时,谢院长还叮嘱同学们要 “学会做人”,在大学中培养团结合作、责任担当与共情能力,成长为高情商、会交往、能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人才。
(二)赵玉环副教授:勉 “珍惜光阴” 创未来
退休教师、广东省优秀班主任赵玉环副教授,以数据为切入点,肯定 2025 级新生是 “全省乃至全国的栋梁”、“现代农业的天选之人”,鼓励大家把握优势、努力成长。

赵老师为同学们规划大学生活提出建议:先完成 “应该做的事”,即珍惜光阴、专注学习;再投入 “喜欢做的事”,在团结包容中度过活力满满的大学时光。她强调,人生需兼顾生活与诗意,希望同学们既要学好通识课程拓宽知识广度,也要深耕专业领域提升知识深度,成长为 “有宽广知识面、有一技之长” 的高素质农业人才,为三农事业与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(三)林金利学长:授 “大学规划” 实用经验
2015 级农学专业优秀校友、现任镇公务员林金利,结合自身经历,从大学生活适应、社团参与、课程学习、实践实习、职业生涯规划五个方面,为学弟学妹分享实用经验。金利还介绍了仲恺农学毕业生在基层的优秀表现,鼓励同学们依托学校优质软硬件资源,合理利用大学时间,践行校训精神,成长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综合人才

三、书记总结寄语,锚定奋斗目标

课程最后,学院党委书记周超雄作总结发言,为新生送上三点关怀与期望:(1)祝贺 2025 级农学专业同学快速适应大学生活,并在刚结束的学院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;(2)提醒同学们关注 11 月这一 “大一适应关键期”,鼓励大家全力以赴,顺利度过第一学期;(3)重温学院师生见面会提出的 “三个追求”—— 思想上追求进步,积极入团入党、树立崇高信仰;学习上追求卓越,鼓励继续深造;生活上追求健康,养成良好习惯。
周书记强调,农学专业学习需立足 “农业一二三产业” 的大农业范畴,除专业知识外,还要主动学习农业现代化、智能化相关内容。他希望同学们以大国三农人物、优秀校友为榜样,制定目标、奋力拼搏,成长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综合人才。